“年份酒”普遍存塑化劑問題
  專家稱杜絕相關產品流通暫無可能
  成都糖酒會剛剛落幕,白酒質量安全再次成為各方關註的焦點。我國著名白酒評委張志剛日前向記者透露,截至目前年份在兩年以上的白酒,無論品牌,凡是送檢的幾乎都存在塑化劑問題。   
  傳導過程產生白酒塑化劑
  2012年11月,國家質檢總局通報了湖南省產商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對50度酒鬼酒樣品的檢測結果,其中D BP(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俗稱塑化劑)最高檢出值為1.04m g/kg,超出標準2.6倍。
  對此,中國酒業協會發表聲明稱,我國白酒產品塑化劑含量限定標準正在研究之中,目前只有容器、包裝方面有塑化劑標準,因此不存在白酒本身塑化劑“超標”一說。而且,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的白酒產品中,塑化劑含量遠遠低於國外相關食品標準中對塑化劑含量指標的規定。
  但是,在很多消費者看來,這種辯解毫無責任,有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指出,拿標準“說事”有為酒企開脫之嫌,白酒本來就是中國的民族飲品,國際上對白酒塑化劑含量根本就沒有具體標準,更談不上“低於”國際標準。
  我國著名白酒評委張志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白酒中塑化劑的產生主要是在傳導過程中,白酒在生產時使用大量塑料軟管、塑料桶,由於塑料軟管、塑料桶與白酒長期接觸,可能導致塑化劑溶出,另外,也不排除有的白酒釀造使用的原料酒、添加的香精香料可能含有塑化劑,進而引入到白酒最終產品中。
  據食品安全網站放心365總裁高建明的介紹,作為一種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塑化劑對動物雌激素具有顯著的干擾效應。長期攝入過量塑化劑,會損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對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造成傷害。
  高建明表示,白酒的包裝材料也可能成為塑化劑問題的幫凶,比如塑料內塞,白酒灌裝後,在整個貯存、運輸、流通環節均有可能與添加塑化劑的內塞“親密”接觸,導致塑化劑的溶出,所以合格白酒出廠後,也有可能在流通環節抽檢時發現含有塑化劑。
  “年份酒”被測普遍含有塑化劑
  張志剛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截至目前,年份在兩年以上的白酒,無論品牌,凡是送檢的幾乎都存在含有塑化劑的問題。
  張志剛表示,這是因為酒鬼酒被曝出塑化劑事件是在一年半以前,引起各方重視之後,各酒企才開始嚴格生產和流通監管,甚至淘汰原有含塑料軟管和塑料桶的設備,但是現在市場上流通的白酒產品往往都是在兩三年以前生產的,這是由於白酒這種產品的特殊性———生產後一般要儲存一段時間後才面向市場,因此可以說,現在市面上流通的白酒,無論品牌,幾乎都有塑化劑問題。
  而且,當時大部分地區白酒出廠檢驗項目中不包括塑化劑的檢測,所以這些產品都是直接流入了市場,消費者一般也無法判定塑化劑的存在。
  據有關專家介紹,自從酒鬼酒塑化劑事件曝出後,很多酒企迅速採取補救措施全面“禁塑”,並已取得一定成果。如原材料環節,原來有些廠家使用的是塑料編織袋運輸高粱小麥,現在改為麻包帶,併在除雜環節避免塑料物質進入;在制酒生產環節,將蒸餾接酒管道、接酒桶、瓢盆容器全面更換為不鏽鋼材質;在存儲勾兌環節,輸酒管道更換為不鏽鋼軟管,儲酒陶壇的封口都加了皮紙,並且將封口薄膜全部更換為不含塑化劑的材質等。
  對此,張志剛表示,即便現在很多酒企全面升級設備和監管措施,但已進入流通環節的產品確實存在塑化劑問題,因為這些產品幾乎都是酒企“升級”前出產的“酒企也很難辦,過去的產品會被人質疑有塑化劑問題,如果將這些正流通的產品換為新生產的產品,又會被質疑年份不夠,可謂是兩頭為難。酒企仍需要時間來渡過這個特殊時期,目前要想一下子祛除所有隱患是不可能的。”
  “國標”千呼萬喚難出台
  雖然此前引發廣泛關註,但中國酒業協會所稱的白酒產品塑化劑含量的“國標”確實到目前為止仍未出台。中國酒業協會之前曾建議衛生部門進行白酒塑化劑殘留量安全風險評估,待評估後,制定出白酒產品塑化劑安全標準。
  去年年底,國家食藥監局發佈通知,要求按照國家衛生計生委通報的風險評估結果,加強對白酒產品中塑化劑的抽樣檢驗,發現白酒中塑化劑高於風險評估值的,立即責令企業停產整頓。該通知並未明確給出衛生計生委通報的塑化劑風險評估值的具體數值。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若一個行業無標準可循,那麼企業產品的合格性無法確定,消費者的信心也就無從談起。當前確實面臨著全球尚無塑化劑限量標準可參考的問題,但是國內相關部門可以在研究基礎之上根據國人體質制定出符合自身的塑化劑標準。此外,政府部門如標準制定部門、質檢部門的公信力也有待恢復,否則標準和檢測結果不被消費者認可,白酒行業的塑化劑問題也就不能得到良好解決。同時,政府也可規範和促進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發展,使其為國內食品安全築起另一道安全保障。
(編輯:SN06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binljup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