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4天的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8日起開始舉行,今天將迎來開幕大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邀出席開幕大會併發表主旨演講。同時,約3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也在這裡展開思想碰撞。在中國與亞洲各主要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本屆博鰲論壇上“熱詞”頻出,思想飛揚。
  互聯網金融並非“洪水猛獸”
  在本屆博鰲亞洲論壇上,“互聯網金融”無疑是“出鏡率”最高的詞彙之一。在以餘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衝擊下,傳統銀行業存款出現下滑,僅今年1月份就流失8000億元。
  9日發佈的《互聯網金融報告2014》稱,互聯網金融在我國還需要20年才能成型。那麼,互聯網金融還將給傳統金融帶來多少衝擊?它真的是“洪水猛獸”嗎?當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互聯網·金融:通往理性繁榮”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就相關問題展開討論。
  在中國投資公司副總經理謝平看來,互聯網使很多原來不可能的交易變成了可能,使很多資源交換行為得以跨時空配置。如住房軟件幫助人們實現了居住權的交換。此外,互聯網金融還可以把金融產品、理財、投資、支付、保險等內嵌在旅行、購物、吃飯、打車、看電影等行為中。
  從事P2P業務的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說,互聯網金融獲得客戶的成本僅是銀行的五分之一左右,同時提供給投資人的收益可達8.6%。
  那麼,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是否非要“你死我活”?與會嘉賓認為,傳統金融機構和信息金融服務機構要調整心態,最終兩者會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更好地發展中國金融業。
  “互聯網企業最大的特點是通過快捷方式,讓巨大的現金流和信息流合作,提高支付效率,而這對銀行是非常大的衝擊。”前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說,互聯網的興起使金融更加普惠化,如果傳統銀行在這方面不接受挑戰的話,可能會失去很多機會。
  小微企業融資難是世界難題
  與互聯網金融一樣,“小微企業融資難”也成為本屆博鰲論壇上的高頻熱詞。參加“小微金融:亞洲的創新與實踐”分論壇的嘉賓認為,以產業鏈金融模式或商圈開發模式等集群式服務改善小微企業信貸環境,是可取的措施之一。
  “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是全球共同面臨的難題,特別是亞洲國家,中國尤其困難。”作為分論壇主持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鬆開門見山地指出。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金融機構在小微金融服務探索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中國銀監會副主席閻慶民介紹,去年1249萬小微企業與銀行發生貸款關係,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也達到17.4萬億元,占貸款餘額總量的23.2%,增幅達到19%。“但是必須承認,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依舊存在。” 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指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存在,是傳統金融服務觀念和服務模式存在誤區。“如果用給中石油、中石化貸款的方式來操作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肯定成本高風險大。而從小微企業特點出發,以產業鏈的形式提供小微金融服務,是十分有效的辦法。 ”
  民生銀行採取“一圈一鏈”批量化模式審批發放貸款,在對30萬戶小微企業發放的2萬億元貸款中,不良率僅為千分之六。
  民生銀行行長洪崎說,很多小微企業並不是孤立存在的。金融機構以產業鏈或區域產業集聚入手,進行批量開發設計金融產品,為整個產業鏈或區域內的企業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中國汽車產能過剩了嗎
  一邊是汽車企業紛紛跑馬圈地建廠擴能;另一邊卻是中國汽車產銷量三年來首度出現供大於求。在中國經濟“減速換擋”的關鍵時期,中國汽車產業會否出現產能過剩問題,成為博鰲亞洲論壇與會嘉賓熱議的話題。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11萬輛和2198萬輛,同比增長14.8%和13.9%,產量超出銷量13萬輛。這是中國汽車行業三年來首度出現供大於求現象。
  另一方面,則是大批車企一輪接著一輪的產能擴張潮。根據上海通用的計劃,到2015年汽車產能將達到每年500萬輛;目前上海大眾在建項目有3個,一汽大眾將在武漢建立在中國的第五個工廠,按照計劃,大眾2018年在華產能要達到400萬輛。
  “我認為存在結構性過剩問題。”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在論壇一開始便拋出了觀點。他說,但是不存在產能過剩,我國千人擁有量現在是70多輛,和國際平均水平差近一倍。
  話音一落,坐在旁邊的東風汽車總經理朱福壽也表示,目前中國汽車行業的產能利用率約為84%,是可接受範圍。能源、霧霾、交通等問題整體把產能過剩問題放大了。
  一旦真的出現產能過剩問題,怎麼辦?朱福壽說,應該回歸產業本身,產能建設讓市場自我調整。如果未來可能出現一些產能過剩,國家應該指導如何去消化,而不是一味限制。
  中醫缺少走向世界的“科學語言”
  9日,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綠色生態城市與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對話的嘉賓表示,以基因測序、癌症早期篩查、再生醫學及3D打印器官等為代表的個性化醫療和預防醫學將成為健康服務業增長的新動力。嘉賓建議擴大相關政策對健康產業的推動,促進個性化醫療發展以降低醫療成本。
  “未來癌症可能超過心臟疾病成為人類生命的主要威脅。”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弗里德·穆拉德博士說,由於人類社會的生存環境不斷被各類污染所破壞,人的壽命增長正在變得緩慢,甚至會停止,健康管理成為未來人類在醫學領域取得進步的重要部分。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介紹,傳統醫學在個性化醫療和預防醫學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中醫在未病的防治方面已有數千年的研究,中國在人的體質研究領域更是歷史久遠。”程京表示,目前中醫缺少走向世界的“科學語言”,醫學界亟須讓世界瞭解中醫在健康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嘉賓認為,目前中國個性化醫療與預防醫學發展面臨技術應用成本較高,相關政策對諸如乾細胞應用研究、基因檢測等方面存在限制等現狀。他們希望,隨著技術應用日趨成熟及普及,基因測序、3D打印等技術成本價格將大幅下降,相關政府部門也應擴大政策對健康服務業的推動力度,促進個性化醫療發展,讓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享受到個性化醫療和預防醫學對維持生命健康的便利。
  本報綜合新華社等報道
  配圖:新華社
  本版製圖:張曉貞
     (原標題:聚焦博鰲, 新銳思想在這裡碰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binljup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