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高曉剛實習生馬佳)8月5日,經過6天的智力比拼,由19支隊伍參加的全區第十四屆運動會橋牌比賽落幕。但領獎臺上,胸前掛著獎牌的選手大多是頭髮花白的老者,而參賽選手也幾乎都是中老年人,鮮見40歲以下的年輕面孔。
   此次比賽,寧夏郵政通信體協、寧東鐵路公司、自治區交通廳分獲團體前三名。與往屆相比,橋牌參賽隊伍和人員逐漸減少。採訪中,不少牌友表示,寧夏橋牌曾在西北五省區占一席之地,如今優勢地位不保,振興橋牌還得從娃娃抓起。
   本屆運動會橋牌項目裁判長鄧斌告訴記者,寧夏橋牌運動在西北地區取得過不俗戰績,但整體普及率低,許多年輕人不會玩橋牌,參賽隊員也越來越少,牌友逐漸呈現老齡化;部分家長認為玩牌屬於不務正業,導致一些青少年也不願在牌類運動上花費時間學習和參賽。“實際上,家長對橋牌心存誤解,作為一種益智項目,小孩學習橋牌不僅能剋服多動症,還能拓寬思維方式,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鄧斌坦言。一些牌友也呼籲:這樣下去將影響橋牌項目的延續和整體水平的提高,必須通過體教結合、學校開設課程等方式,逐漸提高普及率和運動水平。
   相關鏈接:
   橋牌作為一種文明、高雅的益智游戲,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淵源,被譽為“智慧的體操”。誠如其名,橋牌能架起一座“智慧與協作之橋”,不僅可鍛煉打牌者縝密的思維,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還能培養協作精神。中國的橋牌運動從民間自發運動走向官方自主運動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進入興盛時期。隨後,國家體育總局將橋牌比賽納入大學生運動會。前幾年,國家還把橋牌納入了大學生體育的教學課程,部分學校還設立了專項學科,為橋牌項目的普及和年輕化奠定了基礎。  (原標題:十四運橋牌賽場難覓年輕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binljup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