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6日電 法國《歐洲時報》26日文章稱,法國總理瓦爾斯8月25日向總統奧朗德遞交政府辭呈,奧朗德隨後責成其組建新一屆政府。瓦爾斯上任不到5個月便辭職重組內閣,反對黨代表也藉此機會強調政府已失去民意支持,要求提前大選,表明法國的經濟危機正在引隨身碟發政治危機。分析指,危機時期,本不容易決策,更容不得無為而治。政治家的職責就是認定“符合大多數人長遠利益”這個方向,知難而進。
  文章威剛記憶體摘編如下:
  事情的直接起因似乎並不複雜:經濟部長蒙特布爾在媒體公開自己在經濟政策上與總統、總理的分歧,教育部長阿蒙不甘落後,也公microSD開表示了類似的分歧,自稱與(社會黨內)“造反派”立場接近。政府不是議會。
  從執政和議政的分工來看,這兩位部長顯然有混淆角色之嫌,因此請他們走人、重組政府符合目前仍然有效的規則。否則,瓦爾斯可能重蹈其前任埃羅的覆轍,當時多位部長髮表“高見”,常與總理唱反調,令政府形象受損,讓人懷疑政令是否有效。因此,不論是奧朗德還是瓦爾斯,面對部長公開質疑既定方針,也許別無選擇,只能採取快刀商務中心斬亂麻的方式來處理危機。
  問題是,不論蒙特布爾此舉是否出於竹北售屋個人的政治野心,他和阿蒙以及執政的法國社會黨內相當一部分議員對於政府既定經濟方針的質疑則是總統、總理無法迴避的問題。
  自奧朗德2012年上臺以來,法國經濟始終萎靡不振,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長已經陷於停滯,總統有關失業率下降的預言更成了媒體的笑柄。奧朗德原先的如意算盤是採取兩條腿走路的策略,即一方面採取減少財政開支的措施達到平衡、甚至減輕債務的目的,另一方面盼望外部經濟環境的改善能進一步推動法國經濟,並通過經濟複蘇達到加大凈化財政力度、從而進入良性循環的目的。
  但經濟持續不景氣使總統決定加大對企業減負的力度,旨在提高法國經濟的競爭力。這便引發了政界、尤其是黨內對目前經濟政策的批評,這類批評主要集中在“政策不公”上,比如蒙特布爾就呼籲在對企業減負和對民眾減稅上應該“重新平衡”。
  當然,批評者並非不知道社會黨政府在增稅方面對貧困階層還是手下留情的,迄今為止,法國仍然是極少數購買力並未下降的歐洲國家之一。在這種情況下,既要為企業減負,又要繼續提高民眾購買力,迴旋餘地從何而來?包括蒙特布爾在內的批評者將目光轉向歐盟、尤其是德國:他們要求放棄緊縮政策。
  在這一點上,奧朗德跟社會黨內的批評者並沒有根本性的衝突,他也曾兩度試圖說服德國總理改變歐盟經濟政策的方向,使歐盟在一定程度上放寬有關財政赤字的尺度,通過刺激、促進經濟增長達到減輕債務的目的,但德國不為所動。與批評者不同的是,奧朗德並未放棄有關凈化財政、減少赤字的承諾,並一再表示要減輕國家債務。
  為此,他必須繼續推動相關的改革,減少國家財政支出。只是,無論什麼樣的改革,總會觸及一些既得利益,而改革即使產生效益,也不可能立竿見影。這是總統民意跌跌不休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這個問題上,無“切膚之痛”的外國媒體似乎相對公道一些。比如,《法蘭克福彙報》就認為奧朗德上臺以來政策的方向大體上是有利於減輕國家負擔、促進經濟發展的,但力度還不夠,難以明顯見效。
  對於陷入政治危機的法國總統和總理來說,目前最緊迫的問題恰恰是時間不等人。雖說新內閣定於8月26日出台,但在原先的執政伙伴環保黨威脅發難、社會黨左翼一再揚言造反的情況下,新政府能否以“既定方針”指導下的預算獲得執政黨內多數的支持通過議會這一關?
  如果闖關不成功,從目前總統、總理民意分極低的情況來看,押上政府責任很可能導致提前大選和“變天”,那麼近年來慘淡經營的改革也難免前功盡棄,法國將再次處於十字路口。同時,即使這一次闖關成功,如無經濟成效的支撐,政府也可能面臨執政黨內越來越強大的“造反派”,要想繼續推行既定方針,必定越來越困難。毫無疑問,法國已經提前進入多事之秋。
  話說回來,危機時期,本不容易決策,更容不得無為而治。政治家的職責就是認定“符合大多數人長遠利益”這個方向,知難而進。  (原標題:歐洲時報:法國政經陷入危機 容不得無為而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binljup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